之前讀過一篇名為《存茶,獨屬于茶人的浪漫》的文章,有段話自己很是喜歡:“茶,對于喜歡茶的人來說無疑是最美好的,把茶存下來,就是為了存住這份美好,追憶往昔,或者將這份美好延續(xù)下去?!?
老茶之美好,毋庸置疑。老茶即陳茶,有些茶確實是越陳越香,如普洱茶。
老茶難尋
普洱茶貴陳,喝茶的人都知道越老的普洱茶越值錢。但其中有兩個問題:
其一,是留存下來的年份夠長的普洱陳茶很少;
其二,是這些僥幸留下來的陳茶當中,存放合理倉儲干凈的很少。
這兩個問題導致“年份長、倉儲佳”的陳年普洱茶成為稀缺貨,稀缺貨往往會進化成奢侈品。普洱陳茶這老貨當然也不例外。民國時有位嗜茶如命的文人說,茶是最廉價的奢侈品,如今普洱老茶卻是“賊貴”的奢侈品!不但貴,您還不一定買得著!這就顯得有些“刁鉆”了。
▲ 宋聘號老茶
買不著當然不是說真的沒有,而是指這茶放在面前您無法辨別真假罷了。真的、好的老茶確實不多,如果您沒見過或者沒喝過,您周邊的茶友也沒多少人見識過,就沒有標準可以參照,整一片百年宋聘號或同興號放在您的面前,您心虛不?即使您不缺銀子,如果落了個“人傻錢多缺心眼”的名聲,也挺悲催的。
如果沒買,又可能會上演這樣的悲劇:“曾經有一片真正的老茶放在我的面前,可是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如果可以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茶販子說三個字:我-要-了!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個數量的話,我希望是:全-部!
假貨橫行
陳年普洱茶除了奇貨可居和來路可疑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市場上假貨充斥,濫竽充數的老茶太多。目前造假老茶的手段早已從當年“換換包裝”的小兒科級的模仿升級到形、色、香、味等360全方位無死角的神似。
▲ 假的七子餅
假作真時真亦假,假茶劣茶一旦沖擊市場,即便有好的普洱陳茶,也會即刻埋沒于汪洋大海之中明珠暗投,泯然眾茶矣!面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巨量老茶,誰敢說自己是老司機?
所以,我很理解那些一提老茶陳茶就滿臉不屑,露出一副鄙夷神色和戲謔嘴臉的人,畢竟大多數“老茶”都是年份模糊和倉儲可疑的“異類”,一旦貼上“老茶”這個標簽,在某些人眼中就是“來路不正的東西”的代名詞,如果老茶光靠“好喝”還不能讓人信服,那么即便真正的老陳茶也被屈打成假貨了。
高-地模式
“原產地的云南找不到老茶”,似乎已成為業(yè)界人士公認的定論。
找老茶陳茶,可以到芳村,到東莞,可是對年份,對倉儲和來歷,大家又心存顧忌。“要是云南本地有數量可觀,年份夠老,倉儲干凈的陳茶,那該多好啊!”一位長期喝普洱陳茶的資深老茶客感嘆道。
“找不到”并非沒有,但即便云南有這樣的陳茶,也必然是鳳毛麟角,這樣的茶,除了難以被老茶客們挖到,自身也很難銷售出去。因為云南本土沒有品飲老茶的風氣和習慣,沒有消費基礎和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加上好的老茶價格都比較高,而云南本地對老茶的消費水平較低等一系列客觀因素造成了云南普洱陳茶的消費市場凋零的現狀。
如何將原產地留存的優(yōu)質普洱陳茶傳遞到愛老茶、懂陳茶的消費者手上,這是困擾在產、銷兩端的一大難題。
傳統(tǒng)的方法是茶店經營模式,但眼下無論是街邊社區(qū)的茶店,還是茶城里的茶店都過了最輝煌的年代,可以說是窮途末路,很難承擔起將對眼的茶和對眼的人牽線搭橋的重任。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再好的產品沒有深度宣傳和特殊渠道,也是徒勞無功。
新的形勢要求借助一個起點更高、維度更廣和功能更全的平臺來破題。這樣牛X的平臺有沒有?
還!真!有!
近日,深圳福田區(qū)香蜜湖畔的水榭花都會所,出現了一家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這是國內首家以云南普洱陳茶為展品的專業(yè)博覽館。
▲ 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
令人稱奇的是,它不同于一般意義的單純以經營茶葉為目的的茶店,也不是僅供參觀學習茶文化的公益博物館,當然也不是一個簡單的茶空間或茶葉會所。云南的普洱茶,還是品類繁多數量可觀的普洱陳茶,第一次在深圳高檔小區(qū)以博覽館的方式呈現,吸引了茶葉界各方精英大咖們的眼球。11月20日開館日,恰逢中茶號級·紅標深圳首發(fā)簽售會也在同場進行,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數百名茶友匯聚香蜜湖畔,目睹了一場精彩紛呈、盛況空前的茶宴。
在深圳建造的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其實就是一種“高-地”模式,“高”是指普洱茶銷售市場的制高點,“地”是指原產地的普洱陳茶,所謂“高-地”模式,就是原產地的普洱陳茶和銷售市場制高點通過合適的平臺連接起來而創(chuàng)建的一種運營模式。
以下以原產地—平臺—制高點的順序對“高-地”模式進行詳細介紹:
01
云南:普洱陳茶在原產地的現狀
老茶市場還有一個奇葩現象是,作為普洱茶原產地的云南卻是老茶稀缺區(qū)。這當然與云南和港臺、兩廣之地的飲茶習慣有關。
歷史上普洱茶消費市場集中于東南亞、港臺、廣東等地,云南普洱茶流向,一是少數民族地區(qū),二是銷往海外。
香港便是普洱茶流向海外的重要中轉站,作為中國茶葉外銷的重要地區(qū),香港與世界上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保持著良好的茶葉貿易關系。香港、臺灣同時又是內地普洱茶較大的消費市場。廣東則地處嶺南,受眾多華僑華人及東南亞飲茶文化影響,根深蒂固的飲早茶文化對茶葉的耐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地理位置也靠近云南,大葉種的普洱茶,特別是消食去膩、降脂養(yǎng)胃的普洱陳茶,便成了廣東人喝早茶自帶的必選之物。
▲ 廣州芳村茶城古橋茶街
作為普洱茶原產地的云南,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是沒有喝普洱陳茶習慣的,大多數云南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90年代中后期,香港、臺灣一帶的茶人開始到原產地來收茶、制茶、推廣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概念,普洱茶重新在原產地煥發(fā)生機,普洱陳茶、老茶的概念也開始“入侵”到本土觀念根深蒂固的云南人心中。隨著外來資本的介入,普洱茶得到了全面產業(yè)化和商業(yè)化的發(fā)展,到2005年的云南,生產普洱茶成為主流,銷售普洱茶成為主業(yè),品飲普洱茶成為時尚。
以此為契機,普洱茶出現了產和銷的兩大陣營:港臺粵一帶購買、儲存和銷售他們熱愛的老茶,原產地的云南源源不斷地生產、消費和輸出新茶,倒也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這一時期,“普洱老茶”大熱,大量陳年老茶從港臺回流,后囤積于廣東芳村、東莞等地,再從廣東出貨。芳村這座被普洱茶改變的茶城,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茶行業(yè)物資交流中心,成為“普洱茶價格的風向標”,而東莞則順應時勢成為赫赫有名的“藏茶之都”。
臺灣茶人鄧時海曾言:“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作為普洱茶原產地的云南,卻不會喝老茶,很少存茶,承擔的僅僅是一個生產和銷售新茶的角色,存生茶和品老茶的任務轉向廣東。在云南,正經的老茶鳳毛麟角,而且僅在少數私人藏家手中,銷售市場上的所謂老茶,大多由廣東回流而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還有一些來路不正的假老茶,要找點靠譜的普洱陳茶猶如大海撈針,買到真正原產地普洱陳茶的幾率,那就更低了。
02
平臺: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
這個平臺,既可以讓愛茶之人,喝茶之人和藏茶之人輕易地找到心儀的普洱陳茶,又可以讓存有原產地高質量陳茶,渴望與更多茶友分享、交流的藏家找到懂茶又懂人的知音。
據了解,這家籌建于2018年的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不同于普通茶店或會所,它有4個特點引人注目:
其一:館內普洱陳茶品類較全。
▲ 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的圓形展臺
陳茶博覽館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較大,普洱老茶歷史梳理最完整、品種系列最多、最完善的普洱陳茶博物館,填補了國內普洱陳茶形象化、真實化、標本化、系統(tǒng)化、完整化的空白。其標本級普洱陳茶縱跨各個歷史時段且覆蓋云南各大茶區(qū),館內收藏的300多款極具歷史意義和代表性的產品,真真切切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的風風雨雨和歷史變遷。品類豐富的不同年份普洱茶極大地為苦苦尋找普洱陳茶的發(fā)燒友或老茶客們提供了可選項。
其二:館內普洱陳茶有量。
▲ 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部分展品
筆者在深圳陳茶博物館現場采訪過程中,江濤先生坦言:早在80年代末,他就開始經營茶葉,不過那時開的是百貨店,所經營的茶葉也不是普洱茶,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時期隨著港臺和東南亞一帶的茶人到云南來找普洱茶,才開始陸續(xù)進一些普洱茶貨,后來開始專營普洱茶,恰逢中茶公司將商標下放到各家茶廠,做了中茶公司的勞動服務公司,這期間收購了大批各家茶廠做的普洱茶,同時應港臺客戶的需求,親自到易武、勐海一帶收料、做茶,但當時港臺商人定制的普洱茶,但其間出了某些意外,一些茶未能全部出貨,被迫留了下來…據了解,在云南有江濤這樣經歷的茶人很多,但后來隨著普洱茶市場的多次震蕩,很多茶人要么改行,要么中途退出,手上的年份普洱茶早已出貨變現,大浪淘沙,如江濤這般一直堅持做茶做到現在的茶人已是鳳毛麟角。并非他先知先覺知道這些茶是能升值的寶貝,江濤是迫于無奈的“被存茶”,而正因江濤對普洱茶的這份熱愛、執(zhí)著和默默堅守之下,這些老茶因禍得福,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江濤先生的這一不同尋常的經歷,成就了這批劫后重生的現象級普洱陳茶,成就了今天的普洱陳茶博覽館??梢哉f,他成就了茶,茶也成就了他。
其三:該館普洱陳茶都可溯源。
▲ 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的方形展臺
正是由于館主江濤的特殊身份不同尋常的經歷,這些產區(qū)不一,廠家不同,風格多樣,年份復雜的普洱陳茶,江濤先生要么自己經手定制、收購,要么親自參與制作,每一款茶的來龍去脈他都能娓娓道來,每一款茶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背后卻是老茶人真實而艱幸的切身經歷。
其四:以博覽館的形式呈現,既可以參觀學習,品鑒交流,亦可購買收藏。
▲ 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普洱茶歷史文化墻的號級茶時間線
博覽館獨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走廊和波瀾壯闊的普洱茶文化歷史墻,以及精心設計的VIP茶空間,帶人穿越時光、領略經典和匠心,賦予普洱茶文化的深邃獨特魅力。
03
深圳:普洱陳茶消費市場的制高點
▲ 位于深圳福田區(qū)香蜜湖畔水榭花都會所的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
筆者在深圳就“為什么把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建在深圳?”這一問題,先后采訪了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館長江濤先生,廣東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李勇剛會長,深圳市茶葉協(xié)會會長、云南中吉號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世華先生,深圳市茶道協(xié)會創(chuàng)會會長林妙華女士,以及在深圳市打拼十余年的資深茶人老徐等云南、廣東、深圳三地的茶界名人,現將采訪內容摘錄如下:
▲ 云南普洱陳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館長、“昆明倉”踐行者、廣東省國普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濤
江濤:“我們選址在深圳,一方面,是這邊懂茶的人比較多,懂老茶的人也多,深圳的普洱陳茶消費群體有一定的基礎,更便于我們對普洱陳茶的傳播;另一方面,深圳喝老茶的氛圍很濃厚,便于普洱陳茶的學習交流;第三,深圳也是普洱陳茶消費市場的制高點,有消費能力?!?/p>
▲ 廣東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會長李勇剛
李勇剛會長說的很經典,他說,老茶難得,“是能喝的古董”,老茶是中國幾千年茶與茶文化活的教科書,江濤董事長能把多年收藏而來,如此大規(guī)模的老茶分門別類系統(tǒng)、完整保存下來,搭建了一個集展示、品鑒、交流、分享、傳播、學習和流通為一體的平臺,將云南普洱茶歷史發(fā)展脈絡清晰梳理展示出來,更是難能可貴,廣東是普洱茶的消費大省,深圳是普洱茶在國內數一數二的高端消費市場,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建在深圳,能讓當地的茶人“愛上老茶”,實現“看得到”、“喝得到”、“喝得懂”這一夢想。
▲ 深圳市茶葉協(xié)會會長、云南中吉號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世華
把云南中吉號的運營總部建在深圳的楊世華先生也談了他的看法:“經過近20年的發(fā)展,我們見證了云南普洱茶在深圳從出現到普遍、從喜歡到愛上的整個過程,現在普洱茶在深圳人喜愛和消費的茶類中,占有比較大的分量,深圳人對普洱茶的熱愛程度,在全國城市中,也是排在前列的。云南人的特點是踏實,而深圳人比較務實,我們云南人踏踏實實做的好茶,分享給務實的深圳人,很容易實現,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的建立,則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臺?!?/p>
▲ 深圳市茶道協(xié)會創(chuàng)會會長林妙華
深圳市茶道協(xié)會的林會長認為,作為土生土長在深圳的潮汕人,從小就目睹了潮汕人對茶的熱愛,深圳是一個包容的城市,一方面天南海北的人群匯聚到這里和諧共處,另一方面對普洱茶的熱愛也是包括了男女老少各個階層。云南普洱茶陳博覽館建在這里,我感到非常欣慰,因為以展館的形式呈現了不同時期云南普洱茶的發(fā)展歷程,濃縮了含金量很高的普洱茶文化,而且館內展現了不同年份、不同產區(qū)、不同品牌的普洱陳茶,滿足了各個階層不同群體對普洱茶的需要,這也是一種深圳式的包容。潮汕人有一個特點是對吃喝較為講究,對其它方面的要求則較為隨意,對于食品類的普洱茶自然會高看一眼,舍得投資。潮汕人的一個特點是天生的生意人,說他們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超強的商業(yè)智慧毫不為過,一但他們發(fā)現高質量的普洱陳茶值得投資,就會毫不吝嗇,果斷出手。對云南普洱茶陳博覽館的潛力和前景,我十分看好!
▲ 云南古樹白茶英雄美人茶創(chuàng)始人,視頻號茶業(yè)領域創(chuàng)作大V,深圳資深茶人老徐
資深茶人老徐,則以一個深圳外來人的角度談道,我來深圳打拼了10年多,更能代表80%以上都是外來人口的深圳人,本地的潮州人從小受工夫茶文化的熏陶,可以說是喝茶水長大的,功夫茶文化的基因已經完全融入了他們血液中,在日常生活中耳聞目染下,有一種先天的文化因素,他們對普洱茶是很自然且容易的。但作為大多數的深圳人,他們對普洱茶的認識是很淺顯的,應該說基礎很差,對普洱茶文化和陳茶文化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因為深圳人有兩個特點,其一是有包容性,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態(tài)度是愿意接受;其二是務實,只要是他們認為好的東西,愿意嘗試和學習,這就為陳茶博覽館在深圳的發(fā)展前景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 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前臺
筆者從以上采訪可以了解到,從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對茶葉的熱愛和喝茶氛圍,潮汕人的生意頭腦和商業(yè)智慧以及從移民深圳的外來人的包容、務實等特質等方面無不說明,將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選擇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的正確性和合理性。
據悉,館址所在地福田區(qū)的水榭花都一帶,又是深圳市的富人聚居的地段。而真正好普洱陳茶除了稀缺,價格往往也很昂貴,不是一般的消費者能夠接受。據林會長介紹,這一地區(qū)的居民大多為本土潮汕人,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普遍較高,也就是說,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周邊有著數量可觀的潛在高端消費群體,將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建在這里,便是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占領了普洱陳茶消費市場的制高點,這也充分說明了云南普洱陳茶博覽館創(chuàng)建者當初幾經波折,最終選址在這里的良苦用心。
“高-地”模式,是一種在新形勢下誕生的普洱陳茶特殊經營模式,它從產品的選取,平臺的搭建和市場的定位三個方面對傳統(tǒng)的買方和賣方進行了重組,以昆明倉為標準樣的普洱陳茶為實體基礎,以包容、親民的博覽館形式為線下平臺,以消費市場制高點的深圳為突破窗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優(yōu)質閉環(huán),一次性解決了“找老茶難”、“鑒老茶難”、“買老茶難”和“賣老茶難”等商家、藏家、消費者、愛好者困擾許久的諸多難題!
新的形勢異常嚴峻,無論您手上擁有多好的產品,如果坐守井口固步自封,那是夜郎自大,危機到來只能坐以待斃,唯有勇敢地走出去,把陣地推向最前沿,把好東西直接送到最有可能也最有能力的消費者跟前,以最親民、最接地氣的方式呈現出來,當是目前較為明智的一種選擇。
誠然,“高-地”模式畢竟是一種全新的運營模式,不能說它很完美,但到目前為止,它至少是一個讓我下決心購買老茶的理由。
來源:國普茶葉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